很多人把减肥简单等同于“饿肚子”,这恰恰是中医最反对的“笨办法”。
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说得透彻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。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…”
脾胃就像身体里的“能量加工厂”,食物吃进来,要靠脾的“运化”功能,才能转化为有用的气血精微,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你。
而糟粕和多余的水湿,也要靠脾的“升清降浊”能力,才能顺利排出体外。
当你盲目节食、过度饥饿时:
脾的“运化”能力进一步被削弱——没有“原料”(食物)进来,工厂(脾)就停工了,功能只会越来越差。
身体进入“节能模式”——身体以为遇到“饥荒”,会自动降低基础代谢,拼命储存每一分能量(脂肪),以备不时之需。这就是为什么饿瘦几斤后,多吃一点就疯狂反弹!
水湿内停,虚胖缠身——脾虚无力运化水湿,这些垃圾排不出去,就堆积在体内,形成松软的“湿胖”,尤其爱囤积在腰腹、大腿,形成恼人的“游泳圈”。你会感觉身体沉重、容易疲劳、脸和腿容易浮肿、大便粘马桶。
所以,饿肚子减掉的,很可能是宝贵的气血和肌肉,留下的,是顽固的脂肪和湿浊!
脾虚,才是你“喝水都胖”的根源!
脾虚肥胖的典型信号(看看你中了几条?):
明明吃得不多,但肉肉(尤其腰腹)就是减不下去,甚至“喝水都胖”。
身体沉重乏力,容易疲劳,稍微活动就气喘吁吁。
食欲不太好,或者特别想吃重口味、甜腻的食物。
大便不成形、粘马桶,或者容易便秘。
舌头胖大,边缘有齿痕,舌苔厚腻(白腻或黄腻)。
面部或下肢容易浮肿,尤其是早上起床时眼睑肿。
气色不好,面色萎黄或苍白。
中医推崇“补瘦”:健脾化湿是王道
既然问题的核心是脾虚,那么正确的“减肥”思路,就不是“饿”,而是“补”和“通”——补益脾气,增强运化;祛除湿浊,疏通道路。这才是中医推崇的“补瘦”智慧!
针灸健脾化湿:针刺方法以补法为主(轻刺激,留针20-30分钟),适用于脾虚为主者。
其他辅助疗法
艾灸:
适用于虚寒型湿重(怕冷、喜暖),可灸 中脘、神阙(RN8)、足三里。
拔罐:
背部膀胱经走罐(如 脾俞、胃俞)帮助祛湿。
食疗配合:
多吃山药、薏米、茯苓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食材,避免生冷油腻。